根据东乡县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,中国石化联合甘肃省农科院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研发选育出中熟、高产、优质、抗病虫害、试种性强的国内首个藜麦品种“陇藜一号”在全县种植推广,最高亩产达300千克。2021年,中国石化投入140万元帮扶资金,帮助东乡县农投企业在董岭乡建成200余亩的首座正规化藜麦科研育种基地,将中国科学院生物作物研究所提供的300余份稀缺种子样品,培育出适合我国干旱、高寒地区生长的18个藜麦品种,将藜麦产业链向种业端延伸。三年来,在中国石化的帮扶支持下,全县累计种植藜麦3.6万余亩,中国石化溢价收购全部原粮,帮助2.8万名群众增收,户均每年纯收入超万元。
围绕培育打造藜麦种植新型主体,不断提升种植规模,近年来,结合县情、村情实际,在全县试点打造藜麦集体种植“三种模式”,取得喜人成效,为实施产业振兴“头雁”工程奠定基础。坪庄乡罗家村模式。以村党支部为引领,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,85户村民、2506人以574亩土地作为经营权入股,通过藜麦种植盘活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,合作社统一种植、统一养护、统一收割,中国石化收购产出藜麦后,资金按土地股份、全民股份、集体股份等股比分红,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。沿岭乡红崖村致富带头人模式。沿岭乡红崖村原党支部书记马进龙,利用政府扶持资金,发动7户群众组建进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种植藜麦40余亩,投入以基数计算,分红以种植面积比例分配。2021年该合作社积极与甘肃省农科院对接,试种陇藜、台湾红藜等新品种,长势喜人,亩产500斤以上,收益超10多万元。在马进龙的带动下,全村66户群众种植藜麦达440亩。东沃农投公司企业集约化发展模式。东乡县东沃农投公司利用企业管理运营、专业设备和政策性平台等优势,在中国石化的帮助下,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作物研究院和甘肃省农科院,在董岭乡董家沟村通过租赁流转土地200亩,建成我县第一家正规化藜麦科研育种基地,实验并繁育适合我国高寒地区生长的藜麦品种。陇藜7号、5号、1号等品种,预计产出5000斤以上优质种子,经济价值50万元以上,为东乡藜麦种植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。
在落实帮扶资金的基础上,通过以商招商、上门招商等方式,在中国石化帮助下,引进了与县上产业发展契合度高、发展前景好的中粮集团,合作建设藜麦产业园,开展藜麦精深加工,促进产业链条延伸,持续扩大帮扶效应。2019年,中国石化投入574.6万元援建东华胜藜麦加工厂,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全封闭自动化藜麦原粮生产线,有效盘活扶贫车间。2021年4月,东乡县最大单体项目藜麦加工产业园开工建设,总投资达1.345亿元(中国石化投入1.22亿元),占地67亩,打通藜麦全产业链发展堵点。产业园建成后,研发生产饼干、谷物棒、代餐粉等高附加值产品,年产值达5亿元,藜麦产业价值链将向中高端攀升。
依托中国石化团购网和甘肃石油“极臻甘肃”APP软件推动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,积极协调县上企业参加中国石化易捷扶贫产品展销会、中国石化扶贫商品展销会等,展示推介东乡农特产品,打通销售渠道,持续增加群众收入,提升种植积极性。聚焦“品牌打造、采购帮销”,2021年中国石化甘肃石油分公司于高于市场价一倍的价格,收购东乡藜麦1190余吨,合计资金2327万余元,亩均纯收入提升至2560元,打造“陇谷传说”东乡藜品牌,并以藜麦米为原料,开发和销售藜麦酸奶、藜麦啤酒、藜麦粥等新产品。易捷公司利用遍布全国的2.7万座实体店,将东乡藜麦作为“重点商品”推荐给顾客。易派客、朝阳e站等企业平台设立消费帮扶栏目,发动各直属企业工会和员工购买藜麦产品,在品牌塑造,推广宣传,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。同时,将藜麦纳入河州味道·临夏美食产业推广,助推农家乐集群的美食产业,利益链向共享协同前伸,“东乡藜”品牌效应显著增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