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东乡新闻 > 正文

东乡县健全网络兜底保障关爱留守特困人员

   东乡县把关爱服务留守老人、妇女、儿童和特困人员作为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贴心举措,与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一同安排、部署推动,分层分类推进关爱服务行动,健全完善兜底保障体系,确保老有善养、幼有优教、困有真帮,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

一是健全三级网络,解决谁来服务问题。按照全覆盖包抓、常态化监测、精细化管理原则,健全完善县、乡、村三级责任网络,确保关爱服务留守特困人员不落一人、不留隐患。村有联户长,结合“四不摘”要求,继续沿用村长、社长、联户长“三长”包抓责任制,通过日常入户走访、微信电话联系、运转户情台账等方式,动态跟进掌握每个农户、每个家庭成员情况。乡有专人管,针对留守特困人员服务保障涉及部门多、帮扶聚合效应不强、措施落实不够高效等问题,着力打通乡镇“中枢”环节,分乡镇全覆盖设立民政干事、妇联主席、儿童督导员等岗位,专职化开展探视随访和关爱帮扶,做到上通下达、互为补充。县有监测网,依托农户户情信息系统,各联户长通过现场手机操作,及时对留守特困人员进行标注上传,通过系统自动筛查功能,分行业部门推送,分类关注预警,行业部门入户核实,协同乡镇落实落细帮扶措施,形成闭环运行的服务保障机制,有效解决了谁来服务、怎样服务、如何服务问题。

二是强化就业服务,解决更好发展问题。把促进青壮年、留守妇女就近就业、稳定增收作为解决留守特困人员问题的重要环节,远近结合、抓主抓重,分类施策、有序推进,加快产业体系、配套服务建设,推动实现更好发展。强化“半边天”,针对留守妇女多、就业门路窄的实际,在规范运转现有扶贫车间的基础上,积极推动33个扶贫车间向“乡村就业工厂”转型升级,帮助一大批留守妇女就近就业,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,拓宽了家庭收入渠道,提高了妇女家庭地位,妇女“半边天”作用更加凸显。盯住关键点,针对全县“十三五”易地搬迁覆盖面大、涉及人口多实际,放大搬迁“集中”效应,整合政策资源,通过修建暖棚圈舍、农光互补大棚、集贸市场及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,加快93个易地搬迁点产业和公共服务配套,统筹政策项目、重点人群、服务保障,集中解决留守特困人员问题,实现老人居家养老、妇女就地务工、孩子就近上学。留住青壮年,针对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、村庄“空心化”、留守人员增多等问题,以构建“大产业”体系、优化县域经济布局等为切入点,从打造产业园区、加快四大经济带开发、健全产业奖补体系、拉长产业链条、加大招商引资等方面入手,全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,助推就业市场“扩容”,最大限度把青壮年留在县内,有效阻断“空心化”等问题。

三是优化服务半径,解决兜底保障问题。精准跟进服务,按标准要求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供养、孤儿生活补贴等,对特困人员严格落实县上每半年、乡镇每月、村社区每周全覆盖访视不少于1次的“3个1”定期走访探视制度,随时掌握特困人员健康、吃饭、住房、医疗、取暖、生活用品、用电、卫生等生活情况,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,督促监护人履行好义务。整合优化环境,针对留守老人和特困人员,按照“先行试点、总结推广”原则,积极探索利用闲置村委会等公共场所,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,引进有资质第三方机构,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日间午休就餐、文娱健身、理发修面、医疗保健和上门照料等服务,弥补农村社会养老能力不足的问题,不断改善养老服务的质量和环境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实施养老机构升级改造,有效改善老人居住环境。

四是教育引导并重,解决观念转变问题。把加快思想观念转变作为治本之策,多措并举帮助引导留守特困人员自立自强。典型示范引领,广泛开展以妇女健康、家庭教育、传统美德、技能培训等主要内容的“巾帼大讲堂”活动,通过“最美家庭”“出彩人家”等评选,挖掘选树和宣传推广感人事迹,用榜样先进示范引导妇女群众争当好家庭、创造好家风,传承弘扬家庭和睦、尊老爱幼、勤俭持家、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。拓展温暖教育,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,通过引入4名驻校社工和教师兼任留守儿童保护辅导员相结合的模式,按照教育“双减”要求,利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,改造空闲教室,在试点校内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,开设安全教育、社团活动、美术阅读等兴趣小组,同步开展心理辅导、健康教育,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课外活动平台和健康茁壮成长的外部环境。

  • 友情链接:
网址:www.dongxianggongyang.cn | www.dongxianggongyang.net | 东乡贡羊.com | 东乡贡羊.cn | 东乡贡羊.net | 东乡贡羊.中国 | 东乡贡羊.手机
版权所有:东乡县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官网 COPYRIGHT @ 2022 dongxianggongyang.cn
联系地址: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统办1号楼
技术支持: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:陇ICP备2021003067号-4

甘公网安备 6229260200011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