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挖掘潜力优势,走产业融合型路子。在区位优势明显、自然条件较好的川塬区村和人口较为集中、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部分山区村推进产业融合型模式,加大资源挖掘整合力度,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、农产品加工、乡村观光旅游、特色农家乐、民俗文化体验等多元产业,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,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,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。
二是引导下山入川,走生态宜居型路子。在极度偏远、居住分散、条件艰苦、灾害频发,配套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成本高的村,推行生态宜居型模式,按照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相结合的方式,引导群众下山入川、出山进城,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,破解东乡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,解决东乡民族永续发展的问题。
三是就近撤并集中,走整合提升型路子。贯彻落实中央《关于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的通知》精神,在人口规模过小、搬迁意愿不强、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山区村,推行整合提升型模式,就近撤并集中,整合人口土地资源,集中扶持政策,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短板,实现“强村带弱村、大村带小村”的目标。
按照“规划引领、产业跟进、基础配套、先易后难”的思路,全面实施“十大工程”,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。
一是实施“风险监测防范工程”。紧扣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持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。将原有6.38万户户情台账升级为电子化信息系统,实时监测农户收入、“三保障”、安全饮水及产业就业等信息变化情况。同时,每月底对户情信息进行动态分析研判,因人因户施策,精准跟进帮扶措施,及时销号清零,有效防止致贫返贫。
二是实施“产业扩面增效工程”。围绕“十四五”打造“1个百亿元产业集群、5个十亿元产业链、8个产业强镇、50个产业强村”的产业提质振兴思路,依托“四带六片区”布局,大力发展以畜牧养殖、东乡美食餐饮、劳务增收为主导的三大产业,以扶贫车间、光伏发电、设施农业等为补充的新兴产业,一手抓特色种养规模拓面,一手抓龙头引进延链强链,同步开展奖补政策落实、保险防疫配套、联结机制构建等工作。今年全县种植金银花、藜麦等特色经济作物6万多亩,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25万亩,紫花苜蓿、饲用玉米各20万亩,并依托省级现代肉羊产业园项目,积极争创国家级肉羊现代农业产业园,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化养殖场(小区)、养殖示范村、养殖合作社和养殖大户。
三是“县域经济蓄能工程”。把优化县域经济布局、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、提升县域经济体量质量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以重点基础发展项目争取建设、重大招商项目引进落地为切入,不断加快沿河沿库沿川沿路经济带和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,持续保持大开发、大建设强劲势头。今年全县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4项,总投资263.27亿元,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7个、18.98亿元。
四是“人才培养引进工程”。深入组织实施乡村人力资源提升计划,在整合盘活现有人员力量的基础上,加大金融、项目、财务、农业、水利、教育、医疗等方面专业人才引进力度,今年共引进教育医疗等急需紧缺人才58名,有效破解人才短缺难题。加强乡村发展“带头人”队伍培养,建立乡村后备人才队伍培养机制,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和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培育计划,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骨干、农村电商人才、乡村工匠培训,培养更多的“土秀才”“田专家”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。
五是“教育提质树优工程”。按照强强联合、借力提质的思路,依托中央民大附中、碧桂园博实乐教育集团、兰炼一中等优质教育帮扶资源和州上倾斜支持,通过联合办学、名师支教、跟班学习、资源共享等方式,加快示范学校建设,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,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同时,认真实施东乡女童“希望工程”,选送女生和高中生到临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,促进教育质量短期内取得提升。重视加强职业教育,办好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和县职校,强化实训能力建设,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水平。
六是“文化铸魂引领工程”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通过“田间会”“炕头会”“大喇叭”等形式,引导广大干部群众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。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,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,积极利用民俗文化、特色美食、独特地貌等资源,实施农家乐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,培育一批具有东乡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,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妇女思想解放,统筹开展好省级文明县创建、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巩固、“美好(丽)东乡”创建等重点工作。
七是“环境形象优化工程”。坚持“外树形象”与“内优环境”并举,大力弘扬“感恩奋进、顽强拼搏、自信开放、文明诚信、美丽和谐”的新时代东乡形象,通过典型选树、绩效考核、设立红黑榜等方式,持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,引导群众展现良好精神风貌,赢得外界更多的认可和支持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,健全落实“一站式”、上门式高效快捷服务机制,最大限度提供便利条件。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,对驻东来东投资企业,一对一提供贴心服务,及时协调解决在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困难问题,营造良好营商环境,吸引更多企业到东乡投资兴业。
八是“生态保护治理工程”。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,以县内四大流域为重点,大力实施黄河干支流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。全力实施达板面山绿化美化、布楞沟山旱地林果产业示范园等重点项目,持续巩固中央、省上环保督查组反馈问题整改成果。今年已完成造林5.07万亩、绿色通道绿化美化294.9公里。
九是“乡村建设提升工程”。按照“正排序”和“倒排序”的方法,突出产业发展条件和基础设施配套两大梳理重点和需求清单,确定了建设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48个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重点村目标,整合资源力量,发挥示范带动效应,有区分、有重点推动乡村建设行动。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正在加紧开展规划编制,同步启动产业发展配套、项目对接引进等工作。48个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村重点实施村组道路硬化、暖棚圈舍配套、旱厕改造、人居环境提升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到户项目,在有条件的村启动天然气入户和污水处理工程,改善群众生活质量。
十是“组织示范引领工程”。把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、战斗力、凝聚力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,通过严明选用导向、选树先进典型、完善绩效评价、加强梯队建设等方式,结合乡村换届工作,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力量,重点选树打造一批产业带富能力强、纽带作用发挥好、服务群众贴民心、综合治理成效好的基层示范党组织,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,推动形成党建促乡村振兴良好局面。持续落实好村民知情大会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、公开联系方式等管用办法,畅通群众诉求渠道,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完善基层治理体系。